猴年學「猴式」英語 (monkey idioms)

剛踏入猴年一個多月,就談一下跟猴子有關的英語吧。

談到猴子 monkey ,英語中不少暗喻(metaphors)和慣用語(idioms)都有牠們的蹤影,我猜這與猴子形象鮮明,又與人類十分近似不無關係。最常見的例子莫過於比喻某人做事相當兒戲,甚至有點不道德或涉及非法勾當的monkey business:Stop your monkey business and learn to do the job properly!(不要再吊兒郎當,學會認真做好事情吧!) 更引申出動詞(verb)的用法,如 monkeying around with something即「拿某東西搞搞震」,monkeying around with someone指「整蠱某人」等等。

基於猴子頑皮不守紀律的性格,你們又猜猜monkey house指的是什麼地方?初時確是動物園內猴子棲息之處的名稱,後來人們漸漸戲謔精神病院和監獄為monkey house。假若有一天香港的立法會被外國媒體稱作monkey house,我一點也不會感到意外。

「跟風」、「負累」、「出醜」

常說鸚鵡愛學舌,猴子就喜歡模仿人的行為,所以有monkey see, monkey do這句慣用語,諷刺某些人盲目跟風:Once a rioter started throwing bricks at the policeman, the others did the same ... monkey see, monkey do, I guess.(一個滋事分子開始向警員投擲磚頭時,其他的人也照着做,有樣學樣吧。) 雖說猴子精靈活潑,但牠們在人類心目中的形象似乎相當負面。

另一個負面的比喻,令筆者想到經常遊覽香港金山郊野公園一帶(俗稱馬騮山)時遇見的情景。常見有年幼的小猴子伏在母親的背上,使母猴攀爬時倍感吃力,因此比喻某事為a monkey on someone's back,意即該問題成為了那人的負累,窒礙他前進。例如:She wanted to meet a boyfriend, but her divorce several years before was a monkey on her back.(她很想交個男朋友,但數年前離婚的事成了她的包袱。)

馬戲團中的猴子常充當小丑角色,逗人發笑,所以to make a monkey out of someone有「令人尷尬出醜的」意思。不過,有時說某人似猴子都可以很正面,例如說他非常風趣幽默,你可以用more fun than a barrel of monkeys去形容他。例如:The spectators love the comedian because he is more fun than a barrel of monkeys.(觀眾都很喜愛那位諧星,因為他常常令人捧腹大笑。)

■李宗華 明愛專上學院人文及語言學院講師

來源 : 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